2018年的动漫行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便是“雪上加霜”。
7月份,动漫视频网站突然下架多部动漫,理由是涉嫌违规。
“当时平台要求我们把相关镜头剪掉,但是本来作品设定就很敏感,剪完就没什么了。”某业内人士透漏,“后来没办法,稍微剪了剪,避开风头再上,但立马又被强制下架了。”
这时,整个行业就已经听到了监管收紧的风声。
8月13日,腾讯《怪物猎人》强制下架,国内游戏版号申请封停,有近3000款游戏还在排队。
动漫行业一直推崇的影游联动模式瞬时破灭。
同月,社保“费改税”政策公布,动漫企业即将迎来成本激增。
“本来动漫影视跟电视剧不一样,没有场地、演员、服装道具成本,人员工资是一个动漫项目最主要的成本,费改税以后,一年成本增加上百万,很多公司可能就熬不过明年了”某动画公司CFO吐槽到。
紧接着,咪咕动漫、大角虫漫画、米粒影业、左岸卡漫等公司传出欠薪,多家动画公司被曝裁员。
到了12月份,一份源自北京电视台的网络视听监管新规更是给行业带来一层阴影。
这份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动画片将于明年2月开始由节目制作公司(片方)进行备案(含节目规划备案及上线备案),不再通过网络播放平台进行备案;
第二:节目规划备案提交后,在未取得规划备案号前(人工进行立项审核,发放规划备案号),不得进行拍摄(同电影、电视剧剧本立项管理要求);
第三:节目上线备案提交后,片方向广电提交成片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发放节目上线备案号;
第四:网络播放平台进行成片合作,须采买已经取得上线备案号的节目(购买还未发放上线备案号的节目,可能存在不能上线播出的风险);
第五:新规实施后,所有备案节目要进行规划剧本审核及上线成片审核(一剧一审),过审后发放备案号。
通知具体要求以后网络动漫影视的审核备案不再由腾讯、优酷等这些发行平台来做,而是由制作方直接负责,谁出品谁来备案。同时还要求,动漫影视在拍摄前,必须取得规划备案号,否则就不能拍摄,这就和电视剧拍摄前向广电备案是一个流程。还有,拍摄完成后向广电提交成片审核,审核通过才能有上线资质,各网络平台不得采购没有上线资质的作品。这无疑加长了动漫影视的制作周期和成本。
更为关键的一点,备案交由广电之后,内容监管就要和电视剧电影同轨。
6月份,一份“总局关于影视题材拍摄内容的内部分享”文件同样也在给动漫影视划定界限。文件要求要减少对历史人物及名人的改编,不得出现“尸鬼神魔”题材作品,名著不能进行颠覆性改编,不能主张暴力,不得涉及同性题材,并且要规避早恋话题。这就会波及到一大批动漫作品,以往动漫影视中流行的鬼神题材和历史改编题材都将会成为新规后的重灾区。
监管趋严短时内势必会给行业带来阵痛。
2017动漫全行业融资高达百余次,融资金额高达40亿人民币,亿元投资超过8起,千万级投资事件超过51起。快看漫画作为行业头部的漫画平台全年融资额高达7.5亿;知音漫客获得5.67亿元投资;《秦时明月》的制作方玄机科技则位列第三获得了近5亿元投资。
而到了2018年,行业内全年仅有两笔过亿元投资,分别是做动漫众筹平台的摩点和做动漫资讯衍生品的52TOYS,融资金额仅为1亿元。过千万级投资事件更是下降了一半,全年不足25次。
“今年资本大环境不好是事实,但是动漫行业这几年普遍都在考虑怎么去吹大故事,怎么去把估值炒高,什么题材最热就开发什么题材,然后想尽各种概念比如联合开发来吹嘘自己未来能赚多少钱,但实际落地却很难,比如现在,游戏版号被封,一直说的影游联动模式破灭了,我知道现在就有一家公司游戏都做出来,视频也上架播完了,结果现在出了这么个问题,他们就在考虑是不是再做一季延续热度,等到游戏解封,但这样的话,商业风险太高,割也不是,不割也不是。”一位业内人士这么告诉记者。
“在多重因素影响下,跑赢变现模式将是2019年动漫公司首要考虑的问题”黑岩网络CEO倪臻杰一针见血的说道。
以前动漫企业最主要的变现方式就是“制作费”,通过给游戏等行业做定制来获取业务,所以大部分产能公司选对站,为方遍获得大订单,有了大订单后才能多招人。本质上动漫产业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的成本就在人力成本上。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一旦大订单停掉,公司收入就掉了一大块,公司要么是垮掉要么是裁员,这对于资本来说风险很高。
相较于制作费,动漫付费是一个很好的变现方式,各大平台也在逐渐培养用户的动漫付费习惯。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数据,腾讯2017年在动漫板块给作者的分账收益是1.4亿元,付费阅读收入要比2016年增长了166%,付费阅读的分账高达8000万元,有报道预计2017年国内动漫付费收入已经达到10亿元。其中《全职高手》和《超神学院雄兵连》的付费规模都达到千万级,《万古仙穹》到第四集靠付费收回了制作成本。
在动漫付费之外,动漫IP衍生品开发思路也在逐渐成型。以华强方特为例,2017年推出《熊出没 奇幻空间》票房突破5.23亿,同年4月和11月《熊熊乐园》和《熊出没之探险日记》分别在央视首播。
依托熊出没IP,华强方特在衍生品思路上是要IP和主题乐园相结合,衍生品的开发则主要以公司旗下的动漫形象和主题公园项目中的形象为开发经营对象。
这种线下IP娱乐是非常成熟的变现方式,迪士尼乐园一直依靠文娱IP来做各种线下沉浸式娱乐,以丰富多样的IP内涵为支撑,再加上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实现可观营收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极高的人气。
“在美国,很多非常优秀的动画公司大部分已经被好莱坞六大吞并了,这和日本很相似,一部动画作品真正赚钱的部分在这些大型传媒集团的手里,他们既是启动资金的来源,又是未来产品销售渠道的搭建者。”倪臻杰说到,“这是产业规律,所以黑岩一开始在开发首个原创动画IP《星骸骑士》时,由于作品的品质比较高,有多家平台跟我们联系过,但我们最后选择了在未来对科幻品类有更长远布局的企鹅影视进行合作。”
动漫产业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IP时间越久,商业价值也就越大,这是一种时间经济。要想第一部作品就赚到钱是不太现实的,真正产生效益的是IP的后续,续集和衍生品。这是一种长尾效应,需要从全局思考整个条的发展,真正的长尾效益其实是链条的后端,所以要从用户的角度,去了解这类用户的喜好、付费意愿以及态度。黑岩网络则是采用了类似漫威的IP树模式,以《边际启示录》为IP树,其中《星骸骑士》只是树上的IP之一,未来还有更多的IP孵化。这种模式避免了以往续集中第一部和续集之间故事情节的衔接问题,新IP出现的同时也会提升旧IP的效益,可以将长尾效益发挥到最大化。
“变现模式的成功,真正的核心在于能用高品质内容填补市场空白”倪臻杰补充道。
据三文娱统计,2018年动漫影视作品共计约有80多部作品,科幻、新派武侠、耽美等新题材都是以前市场上少见的题材。
其中《星骸骑士》所属的科幻题材受到了广泛关注。
据南方科技大学下半年发布的《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科幻产业整体产值超过140亿元。但主要增长点仍然来自引进外国电影的票房,整体发展的结构并不理想。这一状况在2018年上半年有了较大的改观。原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结构也出现可喜变化。今年前六个月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认为,从2017年到2018年,中国科幻产业从平稳增长过渡到快速增长,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明确。
人民日报在12月26日发布了一篇名为《中国科幻 前景乐观》的专篇社论,社论指出,中国科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从相对单一的品类向出版、动漫、影视、衍生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整合有限资源,营造良好产业氛围和生态。报告同时强调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其他衍生品,优质的内容是产业的源头。
在内容监管的同时,“三幻”题材作为整个动漫行业市场最热的题材,一直以来存在玄幻、魔幻涉及迷信而不过审的尴尬。广电总局在12月初发文明确指出,玄幻奇幻魔幻题材以后可以归到科幻大类,有利于审核通过。这明确表现出总局对科幻类题材大力扶持的态度。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科幻将是整个行业内最安全最有潜力的题材。这也将会进一步扩大市场对科幻资源的需求。
《星骸骑士》虽然是黑岩的第一部科幻动画IP,但黑岩自2013年成立以来,便在科幻领域深耕多年,在《战锤》、《光环》、《命运》等国内外顶级科幻游戏开发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项目经验。另一方面,作为公司创始人的倪臻杰发现国内科幻资源严重不足的现状,敏锐地积累编剧、作家等多方面科幻人才,其中多人获得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为公司以后的竞争发展形成了一面牢固的壁垒。
“这次的网络视听新规对于行业来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对于市场,通过监管手段,做到良币驱逐劣币,恢复行业的良性循环。对于那些一直以来依靠伪原创、抄袭复制活着的公司来说,这必然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从长远来看,这能够鼓励原创、保护动漫行业的知识版权,会加速涌现出更多优质作品”黑岩网络CEO倪臻杰在谈话末尾补充道。
当资本退潮,泡沫消散,阵痛过后,只有当中国动漫终于无法再赚快钱时,真正高品质的动漫作品才会迎来机遇。